內容目錄 CONTENT
据报导,2018年台湾即将进入高龄社会,65岁以上老人会超过总人口数的1/5;2025年将进入超高龄社会,65岁以上老人会超过总人口数的1/4,这样可怕的数字还不会让人夜不成眠,真实的经历才更令人心惊。
10月底,老家房子重新装修,我从上海回金门老家帮忙设计,一看之下,才觉得人口老化真的很严重,整个工地除了我之外,工人分别是70,65,60,55岁的老人,而那个55岁的工人还是70多岁老人的儿子,因为工人不够被老爸叫到工地帮忙。而我這個38歲的中年人,相比之下,就算是年輕人了。
以前待过的工地都喜欢欺负女生,工地是一个很阳刚的地方,大家不会希望看到女生出没,所以会产生排斥感。年轻的时候,去工地常常会被请吃槟榔跟阿比,听听不懂的台语,现在大家都用一种很新奇的眼光看着我,反而那种排斥感消失了,根本来看,是整个工地根本看不到年轻人了,看到稍微年轻一点的,根本就要好好保护了,那能排挤呢?
不止工地,整個金門,甚至整个台湾(聽說日本也是如此),年轻人都希望靠关系挤进公家机关,每天上下班吹冷气,不用风吹日晒雨淋,有固定薪水可以领,不用担心景气或是被裁员的问题。我的优秀同学们也都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,进入公务系统,过着上班炒股,下班炒房的生活。
社会高度发展之后,渐渐富裕起来,老一辈的父母辛苦走过来,却不愿意子女也做些不稳定或是稍微辛苦的工作,教育也在刻意灌输安全感的观念,甚至安全感的观念强过安全感本身的必须。
我實在很想問問他們,父母的觀念及時代都已經過時,將30年前的成功經驗套用到現在連經濟學家也摸不透的趨勢,真的沒問題嗎?
不止是台湾,Elon Musk也在感慨美国优秀年轻人拼命往互联网跟华尔街挤,想做实业的人越来越少了,互联网是一种十分有效改善效率的工具
但是没有实业,那来需要改善的地方呢?
华尔街也是一样的道理,金融圈的重要功能就是資金分配,但是如果沒有實業,資金是要如何分配呢?
其實,我覺得比較好的方法是
自己需要保有思考及一定的積極性。因為社會環境不同,現在並沒有30年前那種艱困的環境,逼得人不得不努力向前,求得溫飽養家糊口,艱困環境求生動力,是最符合人性向上的條件。現在卻是,雖然生活環境變好了,機會卻變少了,也無法只靠體力與拼勁就能成功(父母的經驗都沒用),反而思考與機運具有關鍵性。
所以,父母的建議,同儕的影響,媒體的報導,一定要自己經過思考,然後,選擇一條自己想走的路,努力堅持走下去,不管未來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挑戰,盡力去做,台灣乃至整個已開發國家,就是缺乏這種執念,不想思考,不想一步一腳印的努力,想要快速致富,想要被動收入,才會一直被牽著鼻子走,大家都走到同樣的路。
这就很像温水煮青蛙,青蛙泡在温暖的水中,慢慢被煮熟了而不自觉,而且是一大锅青蛙一起煮,更让人没有警戒心,就像那首儿歌的歌词:乒乓乒乓跳下水,青蛙不吃水太平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