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,適合與詩相戀的日子
來聽或唱幾首電影電視中知名,卻一直被誤讀為倉央嘉措(註一)的詩:
內容目錄 CONTENT
《見與不見》(原名: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)—紮西拉姆·多多
你見,或者不見我
我就在那裏
不悲不喜
你念,或者不念我
情就在那裏
不來不去
你愛,或者不愛我
愛就在那裏
不增不減
你跟,或者不跟我
我的手就在你手裏
不舍不棄
來我的懷裏
或者
讓我住進你的心裏
默然 相愛
寂靜 歡喜 電影《非誠勿擾2》中的一首小詩
緣由:
大導演馮小剛的《非誠勿擾2》捧紅一首小詩——《見與不見》。這是片中李香山(孫紅雷飾)的女兒在父親臨終前的人生告别會上送他的詩。它探討了愛與生命兩大主題,內斂而深情,不少觀眾熱淚盈眶。其作者一度被傳為17世紀著名詩人,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。實際上作者另有其人,她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·多多的當代女詩人。
扎西拉姆·多多也確認這是自己的作品。她说:“這首詩出自我在2007年5月開始寫《疑似風月》集的中集。靈感來自蓮花生大詩師的一句話:‘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,或甚至不信我的人,雖然他們看不見我,我的孩子們,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’。我想通過這首詩表達大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,跟愛情、風月没什麼關係。”
傳記文學《倉央嘉措》的作者、當代著名詩人高平表示,已知的近70首倉央嘉措的情詩中没有《見與不見》,“其詩歌有明顯的斜體特點,歌律一般為四句三頓,最長不過六八句,‘偽作’多為長句,與其特點不符。”
http://player.youku.com/embed/XMjUxMDUyNjcy
十誡歌<一至四句為倉央嘉措所出>—桐华
第一最好不相見,如此便可不相戀。
第二最好不相知,如此便可不相思。
但曾相見便相知,相見何如不見時。
安得與君相訣絕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 電視《步步驚心》結尾書信中的一首小詩
十誡歌<一至四句為倉央嘉措所出>—白衣悠藍
第一最好不相見,如此便可不相戀。
第二最好不相知,如此便可不相思。
第三最好不相伴,如此便可不相欠。
第四最好不相惜,如此便可不相憶。
第五最好不相愛,如此便可不相棄。
第六最好不相對,如此便可不相會。
第七最好不相誤,如此便可不相負。
第八最好不相許,如此便可不相續。
第九最好不相依,如此便可不相偎。
第十最好不相遇,如此便可不相聚。
但曾相見便相知,相見何如不見時。
安得與君相訣絕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 電影《非誠勿擾2》中的主題歌
緣由:
2006年發表的《步步驚心》,結尾有兩句話,引自倉央嘉措:第一最好是不相見,如此便可不相戀。第二最好是不相知,如此便可不用相思。(原文是藏语,這是于道泉的翻譯,《步步驚心》上的翻譯是桐華根據一個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,自己有一定加工的翻譯。)
其后,《步步驚心》的讀者白衣悠藍,添加成了第三,第四,反響强烈,再之后,白衣繼續創作,把這首詩添加成了第十,就成了電影《非誠勿擾2》中的主題歌。
大概大家太喜歡這首詩了,所以傳播效果驚人,中國網友轉載引用時又不喜歡注明出處,後来,就變成了整首詩都是倉央嘉措所寫。
最後到今天,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個第十是倉央嘉措所寫,甚至出現在正式的出版書中,再次對讀者形成誤導。
《信徒》(央金瑪)—朱哲琴
那一天
閉目在經殿香霧中
驀然聽見
你頌經中的真言
那一月
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
不為超度
以為觸摸你的指尖
那一年
磕長頭匍匐在山路
不為覲見
只為貼著你的溫暖
那一世
轉山轉水轉佛塔啊
不為修來生
只為途中與你相見
緣由:
此詩不是倉央之作,是一首名叫《信徒》的歌的歌詞,這首歌收錄於朱哲琴的《央金瑪》中。
藏文版:
http://www.tudou.com/programs/view/pCsZex6J9-c/?fr=rec1
藏文好像比較好聽,中文唱得有點喜感,配上影片更有笑點~
註:註釋皆引用至百度百科。
註一:倉央嘉措生平:1倉央嘉措百度百科。
2倉央嘉措:一直被誤讀,從未被了解。